大腸癌|第2號港人癌症殺手 大腸癌6大成因趨年輕化 醫生警告:2種症狀易誤判【附大腸癌10大高危人士】
撰文: 黃堯姿
發布時間: 2024/12/31 18:49
最後更新: 2024/12/31 18:49
【大腸癌/致癌/肥胖/不良習慣】都市人習慣能坐就不會站,能躺就不會動,其實正正是致癌成因之一。台灣有醫生指出,近年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,其中原因除了與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,最重要的是1個都市人通病,埋下罹患大腸癌的種子。
最新影片:
大腸癌|年輕化與都市人1習慣有關
台灣腎臟科醫生王介立在Facebook專頁發文,指世界各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,引用2022年發表於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(NEJM)的一篇綜論文章,分析大腸癌年輕化有6大因素。
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轉變
全球飲食逐漸「西方化」,如高紅肉、高加工食品、精緻糖類與含糖飲料的攝取增加,同時全穀物及富含植物性纖維的食物比例卻相對下降,影響腸道菌群,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及促進腫瘤生長。
肥胖與久坐
王介立指出,越來越多年輕人都有這個情況,肥胖和久坐被認為與早發型大腸癌的增加有關。肥胖會導致身體代謝、荷爾蒙和腸道菌群改變,增加罹癌風險。不良飲食與生活型態導致腸道菌群失衡,增加有害菌且減少有益菌,導致結直腸黏膜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進而提高早期產生腫瘤的機會。
遺傳因素與家族史
王介立指出,年輕患者中具遺傳性大腸癌症候群,如林奇氏症候群,比例較年長患者高。他強調,家族史並非所有早發病例的主因,仍有許多為無明確家族史的年輕散發病例。
早期篩檢與診斷盲區
傳統上大腸癌篩檢建議於50歲後定期做檢查,正正因此許多年輕患者因症狀不明顯,較晚期才被診斷出來,延誤就醫,大大降低痊癒率。王介立亦指出,許多年輕人缺乏固定的家庭醫生、保險及做體檢習慣,同樣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誤判病情
王介立指出,年輕患者往往在左側結腸,尤其是直腸位置出現腫瘤,出現出血、腹痛、腹脹、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,但這些症狀與良性腸道問題混淆,如痔瘡、腸躁症等,因而延誤診斷。
大腸癌|大腸癌自測方法
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生Dr.Michael Cecchini曾分享1方法自測是否患上大腸癌:
大腸癌|大腸癌檢測方法
Dr.Michael Cecchini指出,除了糞便形狀異常外,另外常見症狀包括血便、腹痛及體重無故減輕,但同樣有患者無任何症狀,假如出現任何異常,應及早求醫。醫生強調,進行大腸鏡檢查及其他大腸癌篩檢,皆是降低風險及早期發現癌症的最佳方法,以下3類人建議於45歲前進行大腸鏡檢查:
大腸癌|宜2年做1次大腸檢查 高危人士留意身體徵兆
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詹宜學在其Facebook專頁提醒大眾,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和糞便篩檢很重要。詹宜學引述台灣衛福部統計,每2年做一次糞便篩檢,能夠降低35%大腸癌死亡率。他亦呼籲10大高危人士要小心留意身體8大異狀,越早發現和治療,治癒機率越高:
大腸癌|10大高危人士
- 50歲以上 : 因為超過一半以上的大腸癌病人,年齡大於50歲
- 大腸癌的發生和高熱量、高脂肪、高糖及低纖維飲食有關
- 飲酒、吸煙者
- 糖尿病
- 肥胖
- 排便習慣不正常、長期便秘
- 愛吃紅肉者
-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的患者
- 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
- 其他疾病 : 如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、克隆氏腸炎、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者
大腸癌|大腸癌8大徵兆
- 1. 血便、黏液便
- 2. 長期或慢性的腹部不適
- 3. 排便習慣改變(大便次數改變)
- 4. 大便型態改變(變軟、變細、不成形)
- 5. 時常有便意感,總感覺糞便無法排空
- 6. 不明原因貧血、疲勞、容易喘
- 7.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
- 8. 腹部出現不明腫塊
相關文章:
大腸癌飲食丨28歲女每天必吃1物證患3期大腸癌 醫生拆解3大危險因子
大腸癌|女子狂排血便懵然不知 拖兩年揭罹末期大腸癌 醫生嘆:問題在馬桶
大腸癌|女子手掌變黃驚揭非肝病竟患3期大腸癌 醫生警告2類人貧血要留神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